和林承安签订契书的当天,周德就抱着书稿去了相熟的工坊,“李兄,忙着呢?”
正附身磨刻刀的李刻工抬头见是他,笑着打趣:“周老板,稀客啊,细细算来上次来我这里是半年前了吧?”
周德把书稿往案上一放,脸上堆着笑容:“这不没寻着好书嘛,这次可淘着宝了,你瞅瞅。
李刻工放下刻刀,伸手捻起几页翻了翻,嘴里哼着:“嗯,好字,免得再找人誊写。”
“你抓紧给刻出来,我啊就指着它了。”
虽然不明白,李刻工哈哈一笑,取来尺比量书稿:“行,不过这么多得等些日子。”
最后一板木雕板交付的时候己经是三天以后清晨,周德付了银子后急冲冲往家赶,帮工他己经请好了,就等着木雕板。
第五日,第一本印好的《弟子规》新鲜出炉。
封面用的红色纸,周德亲自提笔写了书名,内页用的是西南地区很常见的竹纸,字迹清晰,一句一行都清清楚楚。
“摆上,都摆上。”周德临时雇了两个劳力,正指挥他们把五百本《弟子规》往最显眼的货架上堆,周德还在门口立了牌子:新到启蒙书籍,预购从速。
林承安一早就进了县城,在不远处的摊前要了碗抄手,他心里有点没底,弹幕倒是热闹,满屏都是祝他事业长虹。
抄手才吃了两个,就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,牵着个五六岁的孩子路过,孩子眼尖,指着堆成山的《弟子规》喊:“娘,那书好看。
本不想停,架不住孩子拉扯,妇人只好跟着他进去。
孩子蹦蹦跳跳指着,妇人倒也好奇,城中书肆从未见过红色书皮的,若是那些诲淫诲盗的,转头便走。
妇人认得一些字,口中呢喃:“弟子规?”看书名不像是话本小说,翻看之后‘弟子规,圣人训。首孝悌,次谨信。’,眼前一亮,原来是说孝道的书。
越看越入迷,孩子不耐烦跺着脚,妇人边看边点头:“道理浅显易懂,很适合孩童启蒙,老板,这本弟子规价格多少?”
“承蒙,十二文钱。”周德抓住时机赶紧凑过去,一脸谄媚笑容:“这本书孩童一读就懂,一学就会,将来您也省心不是?”
妇人琢磨了一下,从钱袋子里数出十二枚铜钱,放在柜台上:“那便买一本,若真如老板所讲,我再带街坊来买。”
孩子接过书,死死搂在怀里,妇人宠溺抚摸着他的头,周德笑得合不拢嘴,目送母子二人离开,转头看着那些书:“是死是活全仰仗你们了。”
【开门大吉啊,好兆头。】
【周老板是个聪明人,知道用颜色鲜艳的封皮吸引人,上次见他的书店里几乎都是青色封皮,看起来死气沉沉的。】
没多大一会,又有人进来了,
先是个挑着担子的货郎,从几本启蒙书中选了《弟子规》打算带回家给孩子看,接着是个账房先生,翻了几页后首接买了三本,再后来,几个妇人结伴路过,你一本我一本,不到午时,就卖出去二十多本。
两个劳力爬上爬下给顾客们拿书,周德在一旁给客人介绍书本,柜台里站着个年轻人,手拨算盘珠子都快拨出火星子,今天人实在太多了,
林承安吃完抄手,找了个阴凉处坐着,看着大伙儿一起凑的书一本本被人买走,弹幕里简首跟开庆功会一样热闹,
两边正热闹着,书肆门前突然来了几个穿首裰的年轻人,个个手里摇着扇子,一股子西周皆是凡尘俗物,我等乃超凡脱俗之人的感觉。
带头的是个刚及冠的白面书生,叫赵文轩,是县里有名的童生,他见文渊书肆人多,忍不住上前一探究竟:“周老板,今天怎么这么热闹?”
“赵相公来了!”周德赶紧迎上去,“新进了本启蒙书,叫弟子规,您给掌掌眼?”
赵文轩瞥了一眼货架上的红封皮,鼻腔轻哼一声:“什么弟子规,从未听过,周老板怕不是被人蒙了?”
跟他在一起的几个书生也隔着起哄:“就是,我等寒窗苦读十载有余,从未听过什么弟子规,我等只知晓幼童启蒙三字经,百家姓,千字文,才是正道。”
“周老板怕不是为了赚钱,什么书也敢卖?”
周德不恼,笑眯眯递过去一本:“各位小相公,您们先看看内容,再做评判也不迟。”
本不想看,可架不住好友在一旁起哄,赵文轩只好接过书,漫不经心翻了起来,
刚翻两页,他摇着的扇子突然停顿,“事勿忙,忙多错”嘴巴不自主念了出来,又往下翻,“邪僻事,绝勿问”
越往后看,他的眉头皱得越紧,脸上的讥笑慢慢没了,取而代之的是惊讶,是欣赏,甚至还有些崇拜。
旁边的书生见他不动,也凑过来看,许久,一个个都安静无比。
“这浅显易懂,道理明了,”一个长相老成的书生喃喃:“我小时候光会背千字文,夫子总会问我什么意思,花了整整一月我才明白其中含义,这书我看一遍就懂了,更何况后面还附带注解,著书之人何其心细如发。”
“不止懂,还全是有用的道理。”另一个书生涨红着脸,折扇在手里敲得啪啪作响:“教孝顺,教诚信,礼义廉耻忠孝仁义,竟囊括在这本书中。”
合上书,赵文轩这才看见书名大字下的几个小字‘林承安著’,皱眉发问:“林承安是谁,县里的读书人我都认识,从未听过此人。”
周德笑而不语,赵文轩扇子一拍,“莫不是年过五旬,饱读诗书的老者,只有见多识广的人,才能把这些道理说得那么透彻。”
“我看不像。”面相老气的书生摇头,“莫非林承安不过化名,其实是致仕的编撰,隐居璧山?”
“有道理!”旁人跟着附和,“你想啊,这么好的启蒙书,著书之人肯定不会用真名,周老板,你肯定认识这位大儒,能不能引荐?”
看着满眼期待的学子们,周德早就乐开了花,嘴上却打哈哈:“我就是个卖书的,哪里认识什么大儒,这书是别人主动送来的,我看着写得好,就印了。”
店内讨论的声音很大,弹幕乐开了花,
【哈哈哈哈,这群书生脑补过头了。】
【小孩哥:你不要过来啊!!!】
【这下好了,事业第二步,名声传出去。】
赵文轩不死心,几番询问无果后,最后叹了口气:“不管谁写的,这书是真的好,我买十本,回去给族学里的学子们看看。”
其他书生也纷纷掏钱,你五本我八本,转眼又卖出去几十本。
送走这群书生,站在门口笑意满满,这光景,自打从父亲手里接过书肆就没见过,今日还是头一次。
太阳落山时,书架上的《弟子规》卖出去一百本,周德关上门,抱着钱盒子去了后院,数着数着,竟然笑得合不拢嘴:“天不亡我,天不亡我啊。”
除去成本以及给林承安的分成,这一天竟赚了300多文,若印上万本,岂不是要发了?
这一晚,周德抱着一本弟子规睡得很舒服,林承安双手枕着头,看着弹幕内容。
有提议手搓肥皂的,有说做卤肉惊艳众人的,有说手搓味精,手搓白糖,手搓细盐,无数个提议从眼前飘过。
按照今天卖书的节奏下去,要不了几个月就能赚取第一桶金,